Left

蓝海文苑

Lan Hai Wen Yuan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蓝海文苑

中秋夜(诗10首)作者:张峰 2020-08-14


timgsdfdsfgdadfghhbdh.jpg

《中秋夜》

竹炉煮茶石阶前,软风丝滑拂轻烟。

静影沉璧寂寥夜,暮云亲舍月不圆。


《打渔郎》

渔舟波动海口湾,云气氤氲弥轻烟。

船工胡哨逐浪去,阿妹顿足泪潸然

《农家院》

藓庭花院入画屏,蝴蝶翻飞舞清影。

忧游自若盘腿坐,葡萄架下品香茗。

《小登顶》

梧桐细雨缈如丝,信步鸟道山路岐。

九转功成巅峰上,忘却足底一坨泥。

《戏台子》

镜花水月不是空,东海扬尘未必风。

寸阴尺璧皆如戏,衣冠优孟哂众生。

注:

1.寸阴尺璧:阴:日影,光阴;寸阴:指极断的时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极言时间可贵。

2.衣冠优孟。 优,形声。从人,尤声。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timggfhhh.jpg

《相思苦》

日出扶桑透西窗,风举藤萝过东墙。

蒹葭伊人君安在,朝思暮念恨天长。

《黎寨》

木棉野麻丝线长,踞腰织机穿梭忙。

绣面阿婆谙古韵,鼻萧一曲绕山梁。

注:

1.纹身,黎语叫“打登”,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纹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黎族人民为了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这一习俗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纹身的的范围包括面部、颈部、胸部、四肢等,图案则因为部落、氏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因为黎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纹身的图案就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被称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但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影响,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黎族女性绣面文身的古老习俗逐渐消失。如今,拥有这一神秘图案的阿婆大多年满八旬,她们去世后,陪伴这些黎族妇女一辈子的图案将在人体皮肤上彻底消失,曾经的伤痛和一生的记忆也将会随着这些老人的离去而被悄然尘封。

2.鼻箫,是黎族特有的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它属于边棱音气鸣乐器,箫用鼻吹故称。吹孔设於管端节隔中央,流行海南岛黎族,黎族语也称“虽劳”、“屯卡”、“拉里各丹”。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我国海南岛民间流传。

《番社采风图考》:“鼻箫,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於鼻横吹之,高下清浊中节度。盖亦可诶。为洞箫者也。麻达夜间引社中,番女闻而悦之,引与同处。”“女长,构屋独居。以鼻箫、口琴,男女互相调和,久而意谐,乃告诸父母。”
箫管用石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厘米~70厘米、管径1.6厘米左右,在距两端管口8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既可开在管身一侧,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如果使用两端带竹节的竹管,需在节隔中心开一圆形通孔;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

《新妇》

村外山泉清波流,新妇浣纱半含羞。

乌云楚雨昨夜是,霞飞双颊绕指头。

《败家子》

承星履草种桑麻,村夫野老苦当家。

小儿可知柴米贵,不稼不穑慕繁华。

鸡鸣馌耕恁容易,粗衣粝食尚有差。

喑恶叱咤疾声喝,药石罔效太败家。

《惋秋》

白商素节荷叶残,北雁南飞月半弦。

枫林如火寒蝉泣,春去秋来鬓如盐。

u=4010831346,1514659377&fm=26&gp=0.jpg


Right

海南省南海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7 All Right Reserve   琼ICP备17001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