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蓝海文苑

Lan Hai Wen Yuan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蓝海文苑

"南炮台"与“北炮台” 作者:陈灿麟 2022-06-28

从洋浦港乘船往新英湾,要经过一段形似“瓶颈”的水域。这一带地质地貌是“南沙北石”,“瓶颈”的南边,是沙土地质的白马井渔港,北边是玄武岩为主的洋浦地界,南北两块突出的岬角地,俗称分别叫“南炮台”与“北炮台”。其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

四面环岸的新英湾,四季风平浪静,历来是渔船停靠的天然良港,这里的白马井港更是岛西重要的鱼货集散地,清朝年间,因常有海盗船从洋浦外海进港来骚扰、勒索、抢劫,于是两岸周边渔民便自发商议筹资,要修筑南北两座炮台。筹集资金方式为“封海夜”。就是说,大家约定在规定的天数内,洋浦、白马井、新英两岸三地所有的渔船捕鱼所得的收入,全部缴纳为修建炮台资金。同治年间建成的炮台各距岸线约50米,呈圆形,底座直径约4米,砖石结构,两座炮台旁边各建了一间守卫室,从海路到越南海防购回两门铁大炮安放,建成后最初由当地渔民守卫,先后经过多次修缮,后来划归官府管辖,南炮台名为“镇远炮台”,北炮台名为“定远炮台”。倘遇海盗船进港骚扰,相距约900米的两座炮台同时发炮,海盗就无路可逃,起到了很好的护航作用。南、北炮台所在的岬角地段,渐渐通称为“南炮台”与“北炮台”。一些渔船出海前,常备好鸡、鱼、猪三牲到炮台拜祭,祈求船只出海、归航一路平安;一些人家生了孩子,也到炮台“寄名”,此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儿歌是这样唱的——“月亮光光照侬影,照从洋浦到新英,白马井人打小网,新英小侬钓鯻鱼”(侬,小侬,都是儋州话里小孩的意思)。幼稚而质朴的歌句描绘了民众生活的平静与和谐。

北炮台地质环境为玄武岩,自然风浪不惧;可南炮台处虽为松软的沙土,但由于潮汐水流的相互作用,其沙滩既不往海里延伸,也不向岸边收缩,多少年来一直保持原来的岸线。南炮台处生长着一片片葱绿的树林,因为偏僻和清净,几代都有读书人在此结庐而居。

1958年,国营南海水产公司(简称南司,现称海南省南海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从广州整体搬迁到白马井,在南炮台处,建起了一个当时中国华南片最大的直伸水中的修船“船排”和附属造船厂;南炮台处热火朝天,北炮台处却偃旗息鼓,上世纪60年代,仍可以见到炮台的残砖断垣,一丛丛高大的仙人掌,摇曳着这块土地的原始和荒芜,海面上每天见到的,除来往的渡船,剩下的就是几只钓鱼人的小船。直至90年代初洋浦港正式开工建设,洋浦开始大开发,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南北两端,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秀英炮台.webp.jpg

南、北炮台隔海相望的这段“瓶颈”水域,俗称“三家津水”(三家指的是洋浦、白马井、新英)。约仅宽800米,一直是白马井和洋浦南北之间主要的海上渡船航线,同时也是主航道,由于海面突然变窄,水流较急,水深为负10米。日军侵华期间,拆毁了南、北炮台,同时在南炮台附近建起了一个水上飞机场,一架架水上飞机像小舢板一样停泊在海面上。19458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两架飞机飞临白马井上空,在“三家津水”击沉了一艘日军的后勤供给船。至今,这艘船的残骸,仍沉没在10米深的海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上世纪70年代,国营南海水产公司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每年7月都举行以南、北炮台为起点和终点的“横渡三家津水”群众游泳比赛,在救护船只的伴随下,近千人的人头在海面上浩浩荡荡游动,场面甚是壮观(本人有幸参加1975年的横渡活动,并顺利游完全程)。

201444日,我省迄今最大跨度的跨海大桥——洋浦大桥举行通车仪式。彻底结束了洋浦港和白马井渔港千百年来以渡船连接南北两岸的历史,为洋浦儋州两地共同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巧合的是大桥南、北的两个主桥墩,都分别距离南、北炮台原大炮安放点西侧不足300米的水面。如今,站在通航净高30多米的大桥桥面,扶着栏杆鸟瞰,“三家津水”上,百舸争流,船笛渔歌互答,一派繁荣景象。当年的“南炮台”,如今只剩下一片葱郁的木麻黄树林,“北炮台”的旁边,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军港。虽然这两座炮台已经风光不再,但它们却见证了100多年的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抚今而追昔,它启示我们牢记历史,展望未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满怀信心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Right

海南省南海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7 All Right Reserve   琼ICP备17001608号